在公司推进各项标准建设中,难免出现两层皮的问题。 表面上符合了各项标准,实质上是另外一套,没有符合标准。
典型的两层皮做法:
1,选择少数样本在一个小的时间范围内来满足标准,应付标准检查。
2,把标准的导入看成是短期项目,认证或评估结束后恢复旧样。
两层皮产生的原因
主要有:
1, 原有方式方法难于改变
2, 标准的某些强制要求过高,而且效率低下。比如ISO27001中的软件白名单、信息资产穷举、CMMI中的代码需求双向可追溯性等等。
两层皮的后果
两层皮的后果也是不利的,本来引来标准是要有正面收益的,两层皮之后,反而是负面收益,费了很多工夫搞标准,而实质上没有改进,看起来就是在繁忙的工作 之外还要搞标准费时费力。
导致两层皮的不当理解
不当理解1:“标准导入完全是正常工作之外的额外工作”。导入标准应当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,没有导入标准, 也是要总结经验教训,下一步改进的。标准一般是某个领域的最佳实践,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集中.
不当理解2:“这部分是标准范围,那部分不是”。本身这句话没有错, 某个标准总有其适用范围, 问题在于随意的设定标准范围, 无视标准范围真正的维度, 在适用的范围内限制标准的应用, 并美其名日:消化吸收, 拿来主义, 或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。
以CMMI为例,CMMI是软件工程多年来实践的经验总结,其范围与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范围基本一致。诚然CMMI 是有不适合范围的,主要在于个人绩效考核方面,而不在于项目类型,不在于项目参与方过多,不在于工程部门是否参与,也不在于产品还是工程.
不当理解3:搞标准就是搞文档,文档齐了就可以。听说业界的ISO9001就是顾问公司给一批文档,换个抬头,就可以过ISO9001。早期CMM引入中国的时候留下了这个印象。现在研发部的需求文档已经不是强制要求,设计文档只需要5~6 页。“用最少的文档达到业务的需要”才是CMMI的要求。
不当理解4:"通过标准的认证或评估是要达到的目标", 对于独立核算的组织而言, 利润才是目标;对于不独立核算的组织,高绩效才是目标,CMMI及其它标准 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方法、手段。在过程改进中,时时保持对绩效的关注,一切改进都是为了绩效或利润。当然有些标准更加关注长远利益。
如何避免两层皮现象
管理者代表对导入各类标准的战略目标应当有准确的认识,如果管理者代表以通过某标准为唯一目标,就是为了拿张证书,那么两层皮几乎必然出现。
标准导入层在导入标准时,应对牵记绩效利润优先,切身为标准执行层考虑问题,避免利用导入标准的授权来过分显示个人或小团体的权威。在标准导入与绩效利润冲突时,对上对下要有充分沟通,在上级的支持下可以设立一些检查惩罚措施。
在标准适用范围方面慎重考虑后,与上级达成一致共识,正式宣布。在这方面虽然可以征询执行层的意见,但不能为执行层左右。
培训标准执行层的意识是标准导入的重点。从实际看,标准导入后在技术上的难点都是可以克服的,有些改变是极其简单的(比如垃圾分类,U盘登记等),技术改变的困难往往是借口,真正困难在于意识。 大多数直观的认识是导入标准是额外工作、是负担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